資料來源: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
廣義的說,詞就是詩。比起詩來,詞與音樂發生更密切的聯繫。在初期,詞只是音樂的附庸,與樂府詩很相近似。不過古樂府多為徒歌,後由知音者作曲入樂,而詞是以曲譜為主,是先有聲而後有辭的。
詞之別稱:曲子詞、詩餘、樂府、長短句。
一、詞的起源與成長
詞的產生:
詞的產生有兩說:「出於樂府」、「變化自唐代近體詩」。此二說均以詞有兩個要素「詞本身的性質是詩」、「詞的功能是音樂」。詞對音樂的依賴性更大,以樂調為主。詞反而比詩更整齊與更嚴格。
由詩到詞的過程:
- 在歌唱的時候,為配合樂譜長短曲折,便使用和聲與泛聲,補足詩的文句的不足。
- 要等到如沈括所說「唐人以詞填入曲中,不復用和聲」的時候,詞的形體才正式成立。正如朱熹所說「逐一聲添個實字,遂成長短句」。
- 真正的詞「夫詞寄於調。字之多寡有定數,句之長短有定式,韻之平仄有定聲,杪忽無差,始能諧合」(詞譜序)
- 音樂效能的要求增加了,樂譜與歌詞漸漸接近而聯繫起來,於是便有人依樂譜來製作歌詞,這便是後人所謂填詞。
詞體萌芽的年代:
- 漢、魏的樂府詩,雖與詞的性質有些近似,但在調與字方面,完全沒有定格定數的形式,算不得依曲折填詞,只能算是因詩入樂。
- 齊、粱間之小樂府(南朝是詞的萌芽時代),句法字數確有一定的形式。但還保存樂府詩的一部分遺形。還不能算是嚴格的詞。可看成是由詩入詞的過渡形式。
- 隋唐初年為詞的醞釀時代。文人、伶人均已能依曲填詞
- 等到劉禹錫、白居易各家的作品出來(一面是音樂的,一面又是詩的),詞體才正式成立,詞才在韻文史佔有地位。
詞的成長與進展(中唐):
- 中晚唐時代詞迅速地成長起來,一面是與唐代音樂的關係,更重要的,是由於商業城市的社會生活基礎。
- 外樂大量傳入,盛行於朝廷,並廣佈於民間。唐書音樂志:「自開元以來,歌者雜用胡夷里巷之曲」
- 巷樂曲雖是悅耳可聽,但其詞句卻很粗野,於是文人就達時候產生了改作或是效作新詞的動機。外樂民曲錯雜流行於世,對於詞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
- 詞是配合歌舞的曲詞,是樂工、歌女所唱的,它們一面適合宮廷、豪門、富商的需要,同時也符合廣大市民的需要。
- 詞起于民間,萌芽很早,但到了中晚唐才興盛起來,商業經濟發達和城市生活繁榮是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的。
唐代詩人的詞:
- 李白:尊前集收12首(連理枝1、清平樂5、菩薩蠻3、清平調3);全唐詩收14首(除清平樂、清平調8首外,還有菩薩蠻1、憶秦娥1、桂殿秋2、連理枝2)。但除清平調3首七言外,在他本人的集中和樂府詩集內,都沒有這些作品。
- 8世紀下半期,詩人填詞的風氣開始了。依著胡夷裡巷的曲譜而作長短的人,也漸漸地出現了。如張志和、張松齡、顧況、戴叔倫、韋應物諸人,都有了依曲折為長短句的詞。最有名的是張志和的五首漁父詞(見尊前集),又名漁歌子。
- 張志和:最有名的是五首漁父詞(見尊前集),又名漁歌子。充人地表現出他的熱愛自然的人生觀,對於自然景色和漁父生活,作了非常生動的描寫。
- 劉禹錫與白居易是詞體文學的有力推動者。詞到這時候,經了許多先驅者的努力,從事這工作的人日眾,詞調也日益加多,作品也日見優美了。白居易有憶江南三首,劉禹錫有憶江南二首。這種作品一面是有音樂的效能,同時又有藝術的價值。詞要到這時候,才能離開詩獨立起來,成為一種韻文的新體裁。
- 劉禹錫作憶江南時,注雲:“和樂天春詞,依憶江南曲折為句”,這是詩人依曲填詞的第一次自白。
二、敦煌曲詞
文士不重律,樂工不重文,音律與辭章分離
在詩人正式填詞之前,詞已在民間流行。它們主要的目的,是在入樂與歌唱,所以在辭句上免不了俚俗。詞之中,雖有顛倒重複,下語用字,雖是傖寧不雅,然那些卻正是民間文學的本色。因為在文字上有這些缺點,詩人們才起來潤飾。在文學史的研究上,這種顛倒重複、傖寧不雅的民間作品,正是詞的來源,有很重要的意義。
敦煌石室發現的民間詞
敦煌曲詞,代表一個很長的時期,大約產生在八世紀到十世紀中期這一個階段。因為這些作品來自民間,內容非常豐富,反映的社會面非常廣闊,特別是商業城市的生活面貌,反映得更為鮮明。如妓女的苦痛和願望,商人的生活,歌妓的戀情,旅客的流浪,都表現得非常真實。同時,它們也描寫征人離婦的哀愁,邊區失土人民的愛國思想,以及黃巢起義的歷史事蹟,極富於現實意義。
到了晚唐,填詞的風氣更是普遍了,藝術性也提高了,詞調也增加了。詞體文學,呈現著蓬勃發展的現象。杜牧、段成式、鄭符、張希複都填過詞,那些作品雖較為平庸,但到了皇甫松、司空圖、韓偓、唐昭宗(李曄)們的作品,現出明顯的進步。
三、晚唐詞人
到了晚唐,填詞的風氣更是普遍了,藝術性也提高了,詞調也增加了。詞體文學,呈現著蓬勃發展的現象。杜牧、段成式、鄭符、張希複都填過詞,那些作品雖較為平庸,但到了皇甫松、司空圖、韓偓、唐昭宗(李曄)們的作品,現出明顯的進步。
溫庭筠(字飛卿,812-約870)
- 士行塵雜,不修邊幅。能逐弦吹之音,為側豔之詞。(舊唐書文苑傳)
- 文筆美麗,又善於音樂。因常了入于歌樓妓院,對於歌妓們的生活情感,有了較深的觀察和體會,對她們悲慘的命運,寄予一定的同情。同時又吸收民間歌曲和民間語言的養料,提主了他的藝術技巧。
- 詞的內容,是非常窄狹的,主要是描寫歌妓們的苦悶情緒和追求真誠的愛情以及美好生活的願望,特別是善於描摹女人們的細緻曲折的心理變化。但文字非常華豔,令人感到一種典麗的富貴氣和庸俗的脂粉氣,這正是城市物質生活的鮮明反映。但在這些華豔的色彩裡,卻隱藏著被壓迫的歌妓的苦痛和哀愁。
- 溫詞有金荃集,蓋取其香而軟也。(孫光憲北夢瑣言)
- 詞壇重要地位
- 溫氏以前,詩人雖有填詞者,但都以詩為主,把填詞只當作一種嘗試,故作品不多。溫氏雖也以詩名,他卻是一個專力填詞的人,詞的成就,在其詩之上。詞到了他,形成了一種正式的文學體裁,在韻文史上離開了詩,得到了獨立的地位。
- 溫氏以前的詞,無論形式風格,多與詩相近似;到了溫庭筠,在修辭和意境上,才形成詩詞不同的風格,詞律也更趨嚴整。
- 他是詩詞過渡期的重要橋樑。由於他在詞上的創作與成就,成為晚唐詞人的代表,開展五代、宋詞發展的道路。前人稱他為“花間鼻祖”。(見王士禎花草蒙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